遷都之事不是一朝一夕,也非一年兩年可以完成的,因此朱允炆本想先行發展農業經濟,等過完年再與大臣們商議。
但是,瓦剌沒有給他緩慢進行的機會。臘月,天寒地凍的時節,瓦剌軍隊忽然進攻遼東,大肆搶劫一通。
當地的都指揮使來不及向朝廷稟報,自己又能力欠缺,無法抵禦。以至於遼東地區百姓被糟踐無數。
當此訊息傳回京師,朱允炆大為惱火。他早先想過瓦剌會反水,小的搶奪也時常發生。因為早在半年前,瓦剌與韃靼就不再大動干戈,處於一種默契的停戰對峙狀態。
但他沒料到如此軍事化的搶掠竟然來的如此之快,況且朝廷在北邊不說屯有重兵,起碼也是幾萬人守著,打不過你可以早向朝廷彙報啊。
哪知道這個都指揮使就是個飯桶,不光能力不行,腦子還不好使。也就是削藩不久,朱允炆還未來得及安排有能力的將領上任,否則也輪不到他。
朱允炆自然生氣,他絲毫沒有客氣,立刻殺掉了此人。
殺一個人容易,可事兒還得辦。朱允炆召集大臣,商議北邊軍事。
“北方的防禦怎會如此之弱,幾萬人的明軍眼睜睜看著瓦剌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朱允炆厲聲質問群臣。
不同於往日的議事,這一次沒有人開口回答他。不過大臣們卻並不懼怕,反而在朱允炆問完這句話後,都直愣愣地看著他。
朱允炆心頭一陣火大,這些人平日裡議論政事哪個不是慷慨陳詞、頭頭是道,尤其那些武將們,遇到這種情況指定是義憤填膺,恨不得立即領兵北上。
朱允炆看著群臣的反應,終於明白了。因為該為此事負責的人其實就是他自己。
因為在之前的邊防裡,燕王與寧王負責北方一帶,尤其是遼東地區,本質上就屬於寧王屬地。
可是在削藩運動中,燕王被他打殘,所有戍邊藩王都被收了兵權,現在就是一個閒散王爺,調不動一兵一卒。王府名義上的護衛也被削減,想要外防也不可能了。
現在北邊少了這兩大剋星,瓦剌才敢如此放肆。
朱允炆不再責問,他回身坐在龍椅上,思考著應對之法。
如果說一次兩次的劫掠也就罷了,問題是北方的鄰居可是長年在幹這行生意,這樣下去誰能受得了。
出兵討伐的效果我們前面就說過,收效甚微。不僅浪費人力物力不說,大多數情況下還不一定有效果。主要還是太遠了,不方便。
既然打不行,那乾脆不管了可以嗎?當然不行!
如果在邊境大量屯兵,再派遣經驗豐富的將領駐守倒是可以擋住元人,不過這樣的軍費開支巨大。並且於鞏固中央集權不利。
長久屯兵不同於領兵出征,當兵的也是人,老婆孩子也得跟著生活。過個十年半載,兵只知將,而不知國。很容易成為將領的私人武裝。
藩王仗著手裡有點兵可以造反,更何況是外人,誰能保證他不會擁兵自重。所以,駐紮的軍伍只能限制在一定數量內,不宜過多。
朱允炆眼神掃過下面群臣,說道:“朕該為此事負責,既然北邊的鄰居仗著咱們夠不著頻頻掠奪,那乾脆咱們就搬家,搬到他們門口,看看他們還會不會如此肆無忌憚。”
聽到‘搬家’二字,部分人還未理解是何意。不過各部大員及文官確聽出了朱允炆的意思,皇上是要遷都啊!他們極為震驚。
“皇上!遷都之事不可。”其他人未言,方孝孺第一個站了出來反對。
“當年太祖皇帝在此建都,並非只是此地風景宜人。金陵靠山環水,擁有長江天塹,進可攻退可守。是建都的絕佳之地,不可隨意遷動。”
“再者此地距江南之地不遠,田肥土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