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雜聲中,三名士子站了出來。
“學生韓昌黎,見過諸位。”
“學生柳河東,見過諸位。”
“學生劉夢得,見過諸位。”
韓昌黎站位微微靠前,朗聲道:“學生三人想到了答案。”
柳河東接著說道:“我們一致認為,當是日出時離我們遠,正午時離我們近。”
“為什麼呢?”眾士子齊聲問道。
“正如典籍之中的小童所說的那樣,日出時太陽大如車輪,正午時太陽小如圓盤。”
“再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很明顯,只有距離近的時候才會大,距離遠的時候才會小,甚至遠到看不見了吧?”
“這個論斷,我們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是毫無破綻!”
“莫非,你們三人是準備在這朗朗乾坤之下,推翻這個不容置疑的事實麼!”
聽見這麼個問題,韓昌黎微微一笑,“諸位,太陽和幷州相比,誰遠誰近?”
話落,便有一名士子回答道:“自然是太陽遠咯。”
“只聽說過人自幷州來,卻從未聽說過人從太陽來。”
“學生曾周遊大周,無論身處何地,太陽依舊是在那個位置。”
“所以,太陽遠,而幷州近!”
士子的答案,並沒有人反對,得到了在場之人的一致認同。
見此,韓昌黎卻是擲地有聲道:“可我卻要說,太陽近,幷州遠!”
“為什麼?”
眾人驚愕不堪,怎麼可能得出這麼匪夷所思的結論呢!
“這幾位兄臺,你們若是不知,承認便是,何苦隨口胡言?”
“你莫不是想要玩白馬非馬那套詭辯之術吧?”
“你最好說出點什麼道理來,否則,我輩讀書人可不認,莫要被稚子瞧扁了!”
“……”
眾人議論紛紛,話裡話外,滿是陰陽怪氣,充滿了攻擊性。
韓昌黎毫不在乎這些帶著攻擊性的話語,依舊是保持著微笑。
等眾人的聲音有些淡了,他才朗聲道:“很簡單的道理。”
“現在我們舉頭就能望見太陽,卻見不到幷州在哪裡。”
“若是按照著,離得近的看起來大,離得遠的看起來小的論斷,豈不是說明,太陽離我們近,幷州離我們遠嘛!”
“如此說來,豈不是證明,所謂的遠近大小之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並不足以採信!”
“詩聖杜子美有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你站在高山之巔,便會覺得眾山都小了。”
“但是這小了的眾山裡,總還是會有看起來大的,看起來小的。”
“這看起大的山和看起小的山,究竟孰遠孰近,諸位可能有定論?”
眾人紛紛陷入了沉思。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大小之說,並不能完全證明遠近的關係,反而會因為我們自身的位置和角度,產生不同的結果!
韓昌黎看著眾人的神色,便已經明白了他們的答案,“看來諸位已經有答案了。”
“只要辯倒了大小遠近之說,想要證明太陽的遠近,豈不是隻剩下了冷熱之說?”
眾人皺著眉頭,並沒有直接回答。
他們的心中還有些疑慮。
畢竟這個論斷聽起來好像有點兒牽強,應該是能夠辯駁的。
紛紛開動腦筋,試圖開始找起破綻,徹底駁倒這三個自大的年輕人。
不想,劉夢得卻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又窮追猛打道:
“諸位,我們還有第二個辦法證明,遠近之說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