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橫率兵北伐偽齊之時,岳飛則被授予正四品承宣使兼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復返江州治軍,此時,岳家軍亦有人向岳飛建議起兵,但岳飛知道李橫必敗,而且自己的大軍還未成型,新降士卒還未曾相互配合,貿然起兵,只能是徒增傷亡。於是否決了麾下的建議,全力於江州境內厲兵秣馬,準備接下來的大戰。
經過多番大戰,收攏降卒,岳家軍的規模已經擴張至五萬餘,而其中約有兩萬餘人為隨岳飛掃蕩江西的舊部,另有三萬餘人則是由各處收攏的降兵。雖然有陳淬於後方為其練兵,但畢竟陳淬的想法還遠不及岳飛來得先進,此番駐守江州的短暫空暇,正好由其親自將這支良莠不齊的人馬鍛鍊成一支鐵血軍團。
返回江州後,岳飛一連數日,閉門不出,仔細回憶自己腦中的歷史知識,一條條地制定出整支岳家軍的軍規、操練方法。最終寫成一本手稿,而後又將陳淬、張憲、牛皋等將聚在一處,對整本手稿再行商議,最終成冊。當手冊完成之時,陳淬嘆道:“鵬舉之才,乃是天佑我大宋,若是各軍皆依此冊,則何愁金軍不破,中原不復!”
待得一切準備停當,這一日,岳飛傳令全軍上下齊集校場點兵,過不多時,各營統制營長、副營長、參謀、副參謀齊齊列於陣前,身後各營人馬靜靜排於主官之後。
見全軍集結,岳飛上到點將臺上,身後緊跟著陳淬,二人上臺之後,陳淬上前一步,朗聲道:“今日大軍齊聚,乃是嶽帥有要事宣佈,請諸位細聽!”說罷向後退到一旁,將岳飛讓到臺前。
岳飛望著下方五萬餘名將士,個個精神抖擻,站立之間皆有方度,也不禁佩服陳淬練兵之能。再看隊伍前方,有張憲、牛皋、楊再興等數十員戰將肅立於前,整個校場之中,一股肅殺之氣油然而生。看到此景岳飛不禁在心中暗歎道:“也不知當年嶽武穆見到手下岳家軍軍容時,是否也如自己一般欣喜驚歎。”
揮去腦中紛亂的思緒,岳飛清清嗓子,開口道:“諸位之中,有隨我起於微末者,亦有戰敗而降者,如今我等齊聚於此,嶽某想問,世人皆言我治軍嚴苛,但諸位可有怨言否?”
下方眾人聽得一愣,但很快便齊聲高呼道:“生為岳家軍人,死為岳家軍鬼,並無怨言!”
岳飛聽後點點頭道:“如今天下南北分治之勢已成,但諸位可曾懷念中原故土?又可曾想為死於亂世的親人報仇否?”
此言一出,下方頓時議論紛紛,這支大軍之中,有半數是中原人氏,想到金軍鐵蹄肆虐的景象,家破人亡的慘狀,無不恨得咬牙切齒。其餘半數江南人氏,亦曾見過揚州淪陷,無數百姓被金人如豬狗般屠殺,亦曾經歷過盜匪四起,流離失所之苦楚。因此片刻之後便有人於人群之中高呼道:“國恨家仇不敢稍忘,願隨元帥報仇雪恨!”聽到這句話,校場之內眾人齊聲呼應。
岳飛點點頭,雙手虛按,校場之中再度安靜下來,岳飛又說道:“既如此,則之後我所說之話,諸位定要牢記於心。其一,諸位隨嶽某東征西討,大小戰事亦經歷數十場,自然知道戰場之兇險,嶽某治軍確實嚴苛,但在我心中,諸位便如我之手足。練兵嚴苛,實則是為諸位上陣之時增加生存之機。一旦戰事起,面對敵軍之兇殘,不至手足無措,最終白白丟了性命。戰事起時,戰死勢不可免,但嶽某所求,便是要諸位於生死之間,爭得那一線生機。入伍從軍者,當以國事為先,聽令而動,便是身死,亦不失英名留傳。但身為人子,身為人父,又如何能不以家中父母妻兒為念,若是白白送了性命,豈不是愧對於家小?又如何來談報得國恨家仇,光復故地?”
見下方眾將士皆沉默不語,岳飛又說道:“隨後我將頒下練兵之法,其中嚴苛之處,更勝當初,若是操練之中有難以忍受者,可自行上報主官,可自擇去留,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