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部分 (1 / 4)

力,為武帝屢敗匈奴,打通西域,開發西南,鞏固封建統治,奠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司馬遷稱桑弘羊時代是“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史稱春秋第一相的管仲曾經向齊王獻策,把納入人頭稅的鹽稅改為鹽稅制,實行國家直接徵收,結果稅收在原有基礎上翻了一番。齊國人少地狹,近海有魚鹽之利,多山擁桑麻之饒。交通便利,商旅往來頻繁。初農耕為業,禁商賈,後實行“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政策。齊國的鹽業由其發達,曾改良製鹽工藝,“伐菹薪,煮沸水為鹽”,《管子•輕重甲》稱,“十月始徵,至於正月,成鹽三萬六千鍾。”漸成暴利“糶之梁趙宋魏濮陽,彼盡饋食之。成金萬餘…”管仲高度分析了當時齊國的經濟形勢。他說:“萬乘之國的人口為千萬,如按成年人口徵人頭稅,納稅的人口大約100萬,每人每月徵30錢,只能徵繳3000萬千。如果對鹽實行國家統一管理和稅收專項徵收,每升鹽再加價出售,並派專門官吏徵稅,每月可得制錢6000萬。同時,取消人頭稅,民不會抱怨。”一權宜之計,使正常的稅收之外,增加了一筆龐大的專營收入,無疑是一種變相的人頭稅,這筆沉重的負擔自然落在勞動人民的頭上。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稱冠帶衣履,萬乘之國。也許它的經濟政策膨脹了它的霸主地位。後來內亂迭起,政權更替,終被強秦所滅。據傳,管仲曾是桑弘羊的老師。有這樣的老師傳道授業,“治國理財”自然是一把能手。

略讀史書的人都知道,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鑄幣權收歸國有的皇帝。這是因為漢武帝窮兵竇武的好戰方針所決定的。漢武帝為了掌控全國經濟命脈,首先從經濟上加強封建中央集權,抗禦匈奴的軍事侵略,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推行了桑弘羊所制定的鹽鐵官營、酒類專賣等一列經濟政策。桑弘羊在武帝胯下為臣,擴大了自春秋以來個別小國實行個別商品的專賣範圍,具有了國有經濟的形體。

《南方報》郭先生撰文稱:“桑弘羊30多歲開始發達,那時漢武帝連年用兵,再加上好大喜功,愛搞工程,導致國庫虧空,債臺高築,再要加稅,恐怕民怨沸騰,於統治者不利,於是有人向漢武帝建議,大力發展國有企業。發展國有企業的好處,就是政府可以從中賺錢,但不像徵稅那樣對老百姓的掠奪感受那麼直接。用後來的稅收理論家的說法,就是拔最多的鵝毛卻讓鵝叫的最少。”文中列舉史實說:“當時有人向武帝推薦山東的大鹽商東郭咸陽和河南的大冶鐵商孔僅擔任大司農,利用他們經商的經驗和技術,複雜管理鹽鐵事務。透過鹽鐵收歸官營,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桑弘羊這時34歲,他由於善於計算經濟問題,漢武帝讓他幫助東郭咸陽和孔僅估算研究鹽鐵官營的規劃。在這方面桑弘羊家傳的商人天賦和多年薰陶的政治運作經驗都發揮了作用。這個規劃經過一年的起草才完成,核心內容就是以後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必須掛國字頭,不許私人經營。漢武帝很快批准了這個規劃,並派孔僅和東郭咸陽到全國各產鹽鐵的地區,設立鹽鐵官營的機構,把原來的商人都收編,安排行政級別。”不過,這些被收編的商人借為國理財的職權,中飽私囊,貪汙受賄,*墮落。於是,文章又用翻譯了的白話說:“桑弘羊辦事得力,進一步受到漢武帝重用,但僅僅是把鹽鐵收歸國有還不夠,那些商人搖身一變成為國有企業的廠長,如果隱瞞產量,虛報成本怎麼辦?桑弘羊進一步充實幹部隊伍,把人事任命權牢牢抓在手裡,這樣各地的廠長們至少有所顧忌。”看到這裡,餘想起那些沒有收歸國有的企業咋辦?真是替古人操心了。

不過,郭先生的文章並沒有忘記,他在文中說:“鹽鐵專賣讓政府很*受到了好處,漢武帝自然也會想到,如果其他行業也都搞專賣,不是更有錢賺嗎?問題是市場上的行業太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