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禪錄影> 第27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部分 (1 / 5)

古德說:“味到真時唯是淡”,修行亦復如是。“天向一中分造化,道於心上起經綸。”注意這個“一”字和“心”字。修道者,修此心也。修行深入後,起用,就可以神通變化。見道而不能起用,那還不是你的,一定要哄他,不離開他,久而久之,就可以起用了。

禪宗自達摩祖師以來,都主張平實。到六祖講用功,講境界,也非常平實。六祖以後的祖師們,怕修行人執著用功的境界,所以不講這些,而詩偈大行。到唐末宋初以後,便以奇特(奇言妙語)為高,以四句八句為主,大家都在猜謎了。

()免費電子書下載

“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黃、楊、魯三居士近乎初禪定境,進一步可以得小果。會不會掉呢?功用境界非究竟法,當然怕掉了,但是也離不開功用境界。一般人以為打坐就是禪,其實是大錯。我們也不是學禪,只是要立志學佛。立此大志,不達目的不止,要發大心,好好地坐一枝香。

外道打坐,有的也可以一坐幾個鐘頭。但是那和見道以後的一坐幾個鐘頭不同。外道的打坐是練出來的,與這個不同。昨天晚上有一位居士很像見道。但是據我看來並不是,只是似是而非,可是離見道也不遠了。所以楊管老問我,那位是不是見道,我說不是見道。我絕不亂蓋冬瓜印子的,出世間法絕不可以亂送人情的,如果我亂許可他。他自己明白,他知道我說的不對,豈不是騙了他?他不會受騙的,那麼我這個金字招牌可就倒下來了。世間法有時可以送送人情,般若心印,不會亂送的。

昨天講到見道之事,達摩祖師有兩個路子,一個是理上入,行持功力沒有到,容易退失。從他悟理,非是家珍。靠別人,穩不住。古人又說:“悟後起修”,也就是見道以後再加上行持。第二個是行上入,楊管老居士是行上入。如何謂之入呢?身心證驗。道家的與密宗的都對(身上用功),也都不對。了無一物可得,一片光明,就是佛的路子。楊管老兩次現前,但所見的理不深入,功夫還會丟掉。行上入的有好處。但是要精研教理,補其不足。蕭先生昨天只是理上入,不是渾身滾進來。

近幾年來,有許多人得少為足,狂傲得不得了,不求更上一層樓。又有人以為我有密法不肯傳人,或偷、或抄,不光明,不是學佛學道。你不至誠懇切地問我,我只好不講;你不懂就要問,有什麼可以害羞的?肯真心問的,我就講,我豈是有所偏愛呢?

平靜的時候,妄念提都提不起來,但偶一不慎,喜怒哀樂之情發起來,更厲害,此心不能安,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修行必然的經過。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覺,到金剛喻定,破最後一品五明,才到如來果位,此漸修之路也,豈有那麼容易呀?修行人要“防微杜漸”,此心不能安,是你氣機沒有歸元,觸到你的感官,所以不得安。凡夫心脈只開一脈,到八脈具開時,氣機動得更厲害,佛經裡都有對治法門,用之皆有效。密宗用戲曼歌舞來疏解它。禪宗修法對此不安之一念,都不用對治法門,正念一提,三際託空,心就安了。重新安了以後,功用見地,又更進一步了。

楊管老問我“沒有見道以前,知道這個是道,見道以後又發生疑情,以為這就是道嗎?又有些信不過,這是什麼道理?”現在我要用禪家的風範回你一句:“這不是道?你把道拿來給我看!”參!

你在清淨圓明以後,忽然變去,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道起不起,是煩惱魔。如何破去此魔?一念清淨,魔既是佛。此心坦然平靜,天人都不知道的樂處,何況是魔呢?不求靜,不求定,要跑出去,就讓他跑出去,你那個知道它跑出去的那個沒有動過。

魯居士啊!你住得遠,又不好學深思,這次以後,要好好把持住,不要把它丟了。這些話都好好記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