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曾經渴望而不可求的生活慾望的劉銘傳,當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尤其是三年前太平軍定都天京,隨即開始席捲南方的時候,面對如此強勁的太平軍的勢頭,據說還曾一度想到過要效仿毫州的捻子,也加入進她的行列。
可無巧不成書,劉銘傳已經派人送歸順信給了廬州的賴漢英,偏偏就在他率眾祭旗下山的節骨眼兒,突遇一陣莫名其妙的狂風,祭臺上快趕上他大腿粗細的大纛旗旗杆子竟然被吹斷成了兩截。據說,就是因為這種不祥的預兆,才使得劉銘傳又一下子“幡然悔悟”,轉而罷了投順太平軍之念,卻接受了遠遠地躲在廬州城外,當著新任廬州知府的馬新貽的招安。土匪搖身一變,成了忠實於大清的團練,開始與太平軍對抗。
其實,所謂大纛旗的不祥預兆,只不過就是劉銘傳的託詞。在他的心裡,土匪當起來是痛快,可真要一輩子做下去的話,“生有爵,死有諡”的美好憧憬豈不是水中月?劉銘傳的土匪生涯,不過就是一場無奈的賭博,他下的賭注就是未來朝廷的招安。太平天國看上去是厲害,而恰恰就是因為太平天國太厲害了,直打得大清驚魂喪膽,一直腳踏兩隻船,在明著聯絡賴漢英,暗中卻始終也沒斷了與馬新貽稱兄道弟的劉銘傳,才最後選擇了去保衛大清。他很清楚地意識到,勢頭兇猛、戰局順利的太平軍是不會拿他這個小土匪當成一回事的,而大清不行,自己這三四百人的隊伍,在眼下的大清的眼中,多少還是一盤菜。為了遮那些很願意投奔太平軍的人眼目,他玩弄了一個大纛旗被吹斷的把戲。
投順了馬新貽的劉銘傳,果然是“不負眾望”。他兇悍善戰,對太平軍表現出刻骨的仇恨,雖然在皖北清軍節節敗退的大勢之下,並沒有什麼更多的建樹,倒還是引起了當時同樣在家鄉正大辦團練的李鴻章的注意。
忠義救國軍擴軍,急需悍將猛士之際,官運亨通李鴻章沒有了忘記了這個戰場上嗜血如命的安徽小同鄉。而劉銘傳則更是打心底裡又開始欽佩起了這位既能得到太后賞識,又被洋人所器重的高貴鄉里,不顧已經升遷為山東巡撫的馬新貽的再三挽留、大肆許願,一頭就扎進了李鴻章的懷抱,成為了忠義救國軍的一員。在李鴻章的提攜下,也成為了統帶一標人馬,享受起了職同總兵俸祿的大清朝廷恩典。
回到標統官邸的劉銘傳,換上一身上下素白的睡衣褲,在桌案邊秉燭看起了《春秋》,儘管太年輕的他頜下光禿禿的一毛沒有,可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有事沒事用一隻空閒的手要在上面胡擼一把,大概也是想一展武聖公夜下習《春秋》的風采吧。
自從進了忠義救國軍,尤其是得到了連睡夢中都不敢想的現在的高位之後,劉銘傳的日子並不像他以前幻想的那樣好。忠義救國軍不僅僅一支軍隊,還是一個大大的官場,一舉一動哪怕稍微有一點兒紕漏,都會招致那些對他眼紅者的非難。
尤其是在瑞麟指揮的右翼集團中,由於與李鴻章之間的不合,瑞麟對來自皖籍的官員,簡直就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上上下下自然效仿。而在芮陸地區的這個更是以湘籍官僚為主導的“晉南鎮”中,遠離了恩師李鴻章的庇護,劉銘傳真是有些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哪怕一抬手一投足之間,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滋味兒。
………【第三九八章逐鹿(四十)】………
“大帥,趁著他們還沒有對我們下手,早走比晚走更好,此其一。”溫德勒克西極其肅然地望著綿洵,一抱拳,“前天聽了大帥的想法之後,標下也曾反覆思考過,再結合近來所獲知的關於衛輝府方面的訊息,標下還有第二個憂慮。”
說著,溫德勒克西把茶桌上的兩個茶碗挪了挪,從袖口裡取出卷著的地圖,攤在了茶桌上,“大帥您看,張樹聲、潘鼎新的兩個協都集中在了原武、新鄉及輝縣三地,而吳長慶、唐殿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