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7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部分 (2 / 4)

創作方法是文學理論中的基本問題之一。每個大學中文系學生都會在基礎課裡學到它。沒有接觸過文學理論的朋友,看到“創作方法”這個詞,容易誤解為具體的寫作技巧。即使是文學理論家,有的也認為這個詞容易造成誤解。但它在文學理論中已經約定俗成,只好因循下來。

創作方法涉及藝術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根本關係。筆者先敘述一下這個問題的由來。而正是這個問題,文學理論界仍然有許多搞不清楚的地方。筆者認為,如果以科幻為鏡分析創作方法,似乎可以更深入地探索這個問題。而這也是科幻文學的一大理論貢獻。

第一節:問題的由來

創作方法是指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時,基於一定的文學觀念,處理創作與現實關係所依據和遵循的原則。(《文學概論》124頁。許鵬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創作方法問題由來已久。在文學實踐中,人們早就感覺到創作方法的不同。比如,《西遊記》和《紅樓夢》,但丁的《神曲》和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明顯是兩類作品。卡夫卡的《變形記》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創作方法區別也是一目瞭然。

早在三十年代,老舍在《文學概論講義》中,設立有“文學的傾向”的部分,談的便是創作方法。涉及“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新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唯美主義”、“理想主義”等等。五十年代以後,創作方法成了文學基礎理論的組成部分。比如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公認的兩分法,將創作方法分為兩類,即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再如多分法,將除上述兩種外的諸如古典主義、現代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新現實主義等等,也並列其中;還如更多的薈萃,除上述外,又添上意象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結構主義、形式主義、表現主義、荒誕派、意識流等等……它們過於紛繁雜亂,使人目不暇接,無從把握,更何談運用?《電影創作型別論》引言,桂青山著,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也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這些詞條。它們也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基本論題。

由於創作方法研究上許多年夾纏不清。後來的一些文論家把它當作玄學問題,乾脆不予理睬。但是,這個態度無助一起解釋,為什麼創作實踐中會有鮮明的,創作方法的區別。而且,創作實踐越發達,作品越豐富,這些區別就越大。所以,迴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創作方法研究上的混亂,很大程度是把流派與創作方法混在一起。上述各種“主義”,大多數最初是西方文學史上存在過的具體的流派。它們有興起、發展和衰落的具體過程,有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甚至有些流派,還有鬆散的團體。因為這些流派所提倡的觀念,涉及到文學創作的基本問題,於是這些觀念便超越一時一地的侷限,被普遍化和系統化。但是,這些概念仍然儲存著作為淵源的那個流派的痕跡。

晚近時期的文學理論中,多用“再現”、“表現”等概念,代替上面的各種“主義”,或者把各種主義歸納到這兩個概念中。這當然比束縛於流派的表面現象更深入一步。但筆者認為,“再現”和“表現”仍不足以劃分文學創作方法的不同。只有新聞報導才是“再現”,任何小說,包括傳統上劃為“現實主義”的那些小說,仍然都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現。而任何小說,包括傳統上劃歸“浪漫主義”的那些作品,仍然要再現客觀世界的某些邏輯,否則無法被讀者看懂。總之,任何文學作品都是既“再現”又“表現”。

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一書中,作者設定了“文學與世界”一章,以此來概括創作方法問題。編著者乾脆將所有創作方法都歸結為如何“再現”的問題:現實主義的再現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