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了大問題的。
“要抑制諸侯,不如朝廷現在就開始停止鑄造元寶幣,開始發行新幣,這樣鑄幣利潤大減,也一樣能遏制諸侯從中得利,而且還有助於安穩市場。”
承乾想了想,現在市場挺好的,若是就此放棄元寶幣,張超固然賺不到那麼多錢,可他不也賺不到了嗎?
他直接收回鑄幣權,那所有的鑄幣暴利可就都是他的了。
高士廉還在勸,可承乾已經聽不下去了。
“就算要改革錢幣,也不急於這一時。朕先收回鑄幣權,然後等幾年後,再發行新幣也不遲,朝令夕改,也並不合適。”
第1370章 兩敗俱傷
在貞觀以前,生產水平低下,商業活動蕭條,加上戰亂不止,於是更加混亂。
漢時有句話說,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婦不織或受其寒,這就是生產力低下的表現。全國大部分的人都在家種地,婦人要為全家織布做衣,基本上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社會。
因為窮,所有沒有什麼結餘。沒有結餘,也就跟錢沒什麼關係。
南北朝時代,戰亂紛紛,百姓更加窮困,大家連衣食都勉強,彼此間交換點必須品,都不用錢。民間零星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雞啊鴨啊,送到村口換大糧。買幾斤豬肉買點針線,也都直接用麥谷。
三國時的曹丕上位後,甚至乾脆把錢廢了,魏黃初二年公然明令,廢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在南方,到了晉時還是多用谷。
而到了南北朝時,南方用布帛更加顯著。在北方,絹帛的使用取得了絕對優勢,代替了谷成了第一交易貨幣。
進入了唐朝,都是錢帛兼行。
百姓以物易物,朝廷則徵收實物稅,種什麼收什麼。上上下下,用到錢的時候很少,所有錢荒雖嚴重,但日子還是能過的。
可貞觀之後,改革幣制,大興工商,甚至後來連收稅都不收實物稅而收錢。
商品交易量大增,經濟體量也大增,貨幣需求量自然也是大增。
朝廷錢不夠,銅不足,於是紙鈔出現。
當紙鈔信用出現危機,朝廷又開始加鑄銅幣,甚至還開始鑄造金銀幣。
現在的這套金屬幣與紙鈔兼行的幣制,取代了過去絹谷兼行,錢帛兼行的策略,為大唐的發展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大宗交易直接用金幣,平時用銀幣,普通百姓買菜購物拿銅錢,商人們更喜歡直接用鈔,攜帶方便,交易也方便。
早朝時,長孫無忌提出鑄幣屬於朝廷權力,當禁止私人鑄幣。另規定,金銀銅屬於國家戰略物資,禁囤積。
長孫無忌這話一出,讓房玄齡等宰相們也都意外不已。
這麼重要的事情,當先在內閣溝通的,可這樣不聲不響的直接在朝會上提出,這太不按規矩來了。
突然襲擊。
“臣反對!”
褚遂良直接出列,高聲反對。
褚遂良曾被張超稱為有急智,長孫無忌一提出收回鑄幣權的事情,他馬上就意思到他想做什麼了。
從某方面來講,鑄幣權歸朝廷當然也是好事,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長孫無忌這是要開始宣戰了,他這一下,是直接向著張超去的。
再說了,當初約好的,這元寶貨幣,只是個過渡貨幣的。
這些金銀銅元寶,是不會一直髮行的。
若朝廷收回鑄幣權,只怕皇帝並不見得會再發行新幣了。
“褚遂良,收回鑄幣權,是朕的意思,你跟朕說說,朕要收回鑄幣權,有哪裡不對?又有何不可?”
見褚遂良又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承乾說不出的噁心。看著都沒人為長孫助陣,他不得不親自站出來